近年来,丰阳镇团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青年发展需求,深化团组织改革,创新工作方式,主动对接广东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,精心服务“三下乡”和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队伍开展工作,为丰阳镇、村注入科技、创新、人才队伍等支持,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思想引领、组织建设、服务大局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
一、强化思想引领,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根基
基层团组织思想政治建设是团组织建设的关键,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心。2024年,丰阳镇团委召开专题学习培训班8次和举办座谈会6期,参与人数达500余人,组织基层团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达40人次,学习反响热烈,传播效应广泛。同时组织青年开展“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”,提醒青年参加每期“青年大学习”学习活动,提升青年思想和政治素质。开展“青年夜校”活动4期,组织青年学习乡村振兴政策、电商技能等实用知识,参与人数150余人次;推行“好读书·读好书”实践活动4期,引导青年阅读红色经典,提升理论素养。
二、强化志愿服务,引导青年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
一是开展“河小青”“绿美广东”志愿服务活动25次,参与人数达900余人次,组织青年团员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,共植青年林,植树800余棵,切实助力乡村绿化。二是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到村开展服务群众系列活动。春运期间,开展“暖冬行动”志愿服务活动,服务群众500余人让返乡的游客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。三是服务重点群体。组织法律专业的青年志愿者,对镇域内的重点群体进行全面调查摸底,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服务。四是组织党员、团员、少先队近70人在梁家村开展红色教育,瞻仰革命先辈,并在梁家烈士陵园周边种植树苗50多棵。2024年,清远市少先队队长学校“挑战营”暨少先队清远市第一届理事会在丰阳镇成立,梁家村被评为“清远市“绿美”主题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”。五是通过结合省级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培育,采用“地方+教育+文旅+共青团+高校+企业”联动模式,围绕镇域所需、发展定位,加强招商引资、项目培育,引进白天鹅集团、海南德怡农林发展有限公司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共同助力剧本游打造,打开粤北地区红色剧本游市场,助力文化旅游类特色镇、“粤北黄金旅游小镇”建设。
三、聚焦青年需求,服务成长成才与社会治理
一是把握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,切实将大学生“雁归”计划落实落地,召开以扶持政策宣传、互动沟通交流、发展规划介绍等形式开展的“归雁返乡”主题座谈以及线下交流学习活动8次,本地籍大学生参与人次100余名,实现返乡创业青年和家乡振兴发展“双向奔赴”。二是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与镇属电商公司合署办公,设置打造渔晟园项目和新立蔬菜种植项目两大实践基地,不断增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效能,利用实践基地开展各类人才活动15场次,对接服务市内外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各层次、各领域专家人才500余人次。三是切实抓紧抓实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,创新人才培育,选聘大学生兼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、村委会主任助理,新增储备“00后”后备力量27名。四是建立“丰小苗”宣讲团,累计吸纳“雁归”返乡青年、团委志愿者、青年学生等群体100余人。开创“理论+实践”“课堂+户外”的形式,举办“丰小苗”宣讲员培训18场,推动宣讲员在多次培训中逐步提升沟通表达能力,熟悉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,服务群众近2000人次,助力畅通宣讲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四、助力乡村振兴,注入青春动能
丰阳镇团委积极对接19支广东省青年大中专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,为突击队在丰阳镇开展实地调研、助学、心理辅导、农文旅推广、航空航天、数字经济、典型镇村建模等项目工作提供细致服务,每支突击队队伍由分管领导或驻村领导进行对接,由办公室主任或驻村组长协助落实相关需求,推动丰阳镇联合中山大学的“连”动未来——助力连州市丰阳镇农文旅高质量发展项目荣获全国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;丰“遗”足食实践团荣获全国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团队;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突击队深度挖掘丰阳红色资源,提出“古驿道文化+南岭茶文化+红色文化+革命建设文化+民族文化”五大文化核心,策划“红色定向越野”项目串联古驿道、兵工厂遗址等文化地标,获评全国优秀青年突击队案例等,为青年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示范项目打造提供了工作经验。